close



成為母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為一個老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這兩個角色都得學習成為別人的涵容者container,


(這是在兒童精神分析學派裡一個重要的人物,梅蘭妮.克萊恩Melanie Klein所提出來的,


母親與嬰兒是一組涵容與被涵容的關係,母親身為涵容者,


母親與孩子建立涵容的關係,要先在自身心智狀態建立接收與容後的關係。


大人在面對生活和與嬰兒、兒童接觸時,童年的經驗會持續被翻攪,


承接不住時,就容易把情緒投射回孩子身上)


承接涵容住別人所投射出來的種種情緒,


並且清楚對方使用這樣的行為投射了些什麼,真正想傳達什麼,


但是這前提是自己得先清楚自己在互動過程中被勾出的情緒,


那是些屬於自己的,清楚自己哪些以往的情緒,被投射出來,


自己越清楚,才能越清楚讀到對方某些強烈的狀態到底想傳達什麼,


可是這樣的功課,是很長很長的課業,


在現實的關係裡,要在當下立刻明白自己怎麼了,孩子怎麼了,


這些強烈的情緒狀態背後到底訴說著什麼?


承接不住時,當下就容易出現把氣出在孩子身上的狀態,


孩子又把情緒反彈回來,親子關係像回力球,不斷的撞擊來回,卻是消耗,


停下來,靜一下,或許是能讓這反彈緩下來的方法吧!


 


讓自己緩一下吧!


 


在關係裡,努力清楚自己與別人的情緒狀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很消耗能量的事,


難怪很多人會選擇把情緒切割,


難怪很多大人會選擇不理會不聽孩子的無力與哭泣,


因為自己內在的無力正被翻攪,自己不曾被同理的小孩正在吶喊,


只是切割與包裹的結果,只是暫時當作看不見,


下回,同樣的課題依舊得面對,


 


在撞擊的同時,也同時緩一下自己的情緒,和孩子一步步處理關係與彼此的狀態,


試著用她們能理解的語言分析釐清這狀態要表達的是什麼,


或許,可以讓關係不再「回力球」,可以讓關係有些有些不一樣


 


ps.今晚和女兒「練了一場功」,


最後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但睡覺前,清楚感受到自己肩頭的緊,成為container 好花力氣喔


繼續練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chen鹽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