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外雙溪


 


克勤克儉的生活


 


勤儉刻苦是我們從小在生活中、在父母的言行中學到的生活態度。任何物資用到最後:撕下來的日曆紙給我們小孩畫畫摺紙;剩餘的飯菜,混著煮成第二天的雜菜麵;衣服破了補丁不成,就剪來當抹布。沒人的地方,一定隨手關燈,忘了關會被唸到不行,廚房浴室相連,在廚房要關浴室燈,在浴室要關廚房燈,兩盞同時開會被罵。我們家出門都是搭乘公車,和十一路(雙腳),和爸媽沒坐過計程車,也很少在外面吃,就算出去玩,不是回家吃,就是媽媽事先準備吃的東西,大包小包拎著的餐點。家族每年聚會時,都是找不需門票的戶外大自然,最常去外雙溪聖人瀑布的溪邊玩水。媽媽、嬸嬸和姑姑們,都會在前一天準備豐盛的滷味,油飯,水果,應付這一大群的五臟廟,這樣的確省了這一大群人可觀的外出伙食費。不過,媽媽們得在前一天或一大早辛苦的準備著。所以即使家族出外遊玩,媽媽們一樣沒有辦法完全放鬆。家族聚餐也是一樣為了省下一大群人吃飯的開銷,大多在某一戶家裡,妯娌們自己煮,煮給這一大群人吃,是一件相當勞累的事,包括事前採買,打掃房子,準備烹煮,到事後清洗杯盤狼藉,收拾殘局。家族聚會對媽媽嬸嬸們,雖然可以閒話家常,但是並不像我們小孩一樣輕鬆有趣,是一場消耗甚大的勞動。


 


媽媽買菜買水果也很會和人殺價。記得剛出社會工作時,每次幫她買衣服她都不滿意,嫌太貴,嫌樣式,布料車工都有她的「專業」要求,有時跟她一起出門看衣服,我會很沒耐性,有時殺價殺到我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有時真不喜歡和她逛街。不過我們三個小孩是在他們這樣一點一滴,一分一毫,節儉攢錢養大的。


 


記得小時候有段日子父親常帶麵粉回來,讓媽媽做包子饅頭。我們三個小孩可真樂著,覺得新奇、好玩又好吃。長大後,在母親的回憶中,才知道那段我童年快樂的饅頭回憶,背後卻是雙親為了買房子當會頭,卻被人倒會,生活吃緊的節流方式。但是父母總是默默承擔這一切,從不曾讓我們感受到不安,他們努力的撐起這個家,讓我們三姊弟安穩的長大。


 


我的直笛我的長髮


 


小學時,任何才藝宣傳單,從來不會想要拿給父母看,直接拿來摺紙。羨慕彈琴的感覺,愛坐在母親的縫紉機的尺規上,腳踩著踏板,哼著曲子,自得其樂。逛街時,和妹妹沿路討論著分享著喜歡的是哪一件衣服就心滿意足了。


 


印象很深刻,小學五年級很高興被選上學校樂隊,回家為了參加樂隊,買一支直笛,我一直求媽媽,媽媽不敢答應,要徵詢爸爸意見。一樣睡覺前,沒遇見晚歸的爸爸。第二天上學前,一如往常,爸媽還在睡覺,我們自己泡牛奶,吃媽媽前天準備的麵包。心裡焦急如焚,因為今天要交買直笛的一百元。我鼓起勇氣,上樓到爸媽床前,爭取我要的一百元,被我吵醒的爸似乎不大願意,一方面是錢,另一方面,學音樂對我家是奢侈品,他只要我好好唸書。一再保證我成績一定繼續保持前三名,跪在床前的我,不肯上學。媽媽一再幫忙說情,爸才好不容易點頭。這是我第一次為自己爭取我要的東西。


 


但是,媽媽無論如何都一定會讓我們參加學校的校外教學,我們要買書或學用品,她也都二話不說。媽媽常說:再辛苦也要讓你們去旅行,媽媽小時候,求都求不到。媽媽童年因家庭經濟的因素給人當養女,養父母當時生不出小孩,所以要了個小孩,以便求得自己的孩子。她在那邊是年紀最大的「長女」,我覺得更確切的說她在那邊是幫忙做事的家奴。媽媽常要我們好好唸書,她以前想唸書都沒機會,不識字很辛苦。以前農忙哪有上學的份,總被帶回田裡採茉莉。更別提校外教學了。


 


 茉莉花田裡的媽媽


 


記得小時候,好想留長頭髮,看女同學個個綁著漂亮的辮子,可是忙碌的媽媽怎麼可能每天早上幫我們綁頭髮,所以當頭髮好不容易長長了,就被帶去剪頭髮,或媽媽自己幫我套上報紙,剪個西瓜頭。每次剪頭髮我就掉眼淚。一直等到五年級,我終於練會了自己照鏡子綁頭髮,我開始留長髮了。小學五年級的我不但會幫自己綁簡單的兩支馬尾,麻花辮,還會自己幫自己綁蜈蚣辮。


 


大方不是人格特質,是需要條件的


 


我有一個綽號,叫鹽巴。小學時一陣子班上流行取綽號,班上另一個同姓氏的男生被命名為閻羅王,而我,大家想半天,就取名「小鹽巴」了。這綽號一路跟著我進國中、五專,我到陌生團體會介紹自己這個綽號,有個綽號比起姓名容易記住熟捻,也容易處理尷尬的異性關係。我滿喜歡鹽巴,晶瑩剔透的晶體,而它做為菜色裡不起眼、不可或缺、不要太多的調味料是我在團體人際的象徵。


 


記得媽媽第一次知道這綽號時,問我人家是不是嫌我們小氣,(台語的鹽發音和節儉的儉接近,似乎有引申義。)當下覺得大家就是好玩,媽媽實在想得太遠了。五專時,曾經很羨慕同學的大方,出去吃飯,總是出手大方,主動出錢,買許多東西請大家吃。而自己每一餐總是細細盤算,大多只是一碗麵,有時麵包打發,把錢省下來買書。同學約聚餐,有時不是很想去,一去又超過我的預算。有時也覺得自己很小氣,真的沒請同學吃什麼,可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花費都精打細算,實在花不下手。所以有時回家帶些家裡媽媽親手做的東西或阿公從南部帶上來自己種的水果,回宿舍分請同學。


 


小學五六年級,同學常會相約去哪個同學家玩,媽媽總是以安全為理由拒絕。到六年級畢業典禮後,有一段時間六年級畢業生沒事,大家相約,我跟媽媽抗議,媽媽說:「我們家沒辦法請同學來我們家玩,所以最好不要去。你爸爸也都不跟人家禮尚往來(指白紅包),因為我們負擔不起,不要跟來跟去,減少開銷。」清楚不可能答應,我就不再提了。只是,我會利用去老師家幫忙的機會,把告訴媽媽的回家時間自動往後延,空檔時間,就是我自由的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chen鹽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