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花蓮總想到太魯閣去走走,雖然去了許多回,但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動。
這次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決定試試搭公車上山,
只是一切沒有想像中容易,前一天上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網站,遍尋不著客運的時刻及搭乘方式,
只好,第二天打電話到客運詢問,
第一班到天祥的公車十點多才發車,所以考慮搭往梨山的班次,但是沒有辦法直接開到布洛灣,
跟站務人員詢問我們想走的燕子口到布洛灣這一段該如何搭乘,回應也不盡相同,
鼓勵節能減碳,搭火車是到花蓮的好方式,
不過重要景點的大眾交通工具,搭乘資訊更便利及清楚才能讓人去實行。
終於來到燕子口,先走一段燕子口步道,
涼風徐徐,全程又有遮蔭,走來十分舒服,
這是一個很棒的地質教室,大自然的神奇在孩子眼前展現,
走完燕子口步道,原本以為直接接上布洛灣,探詢一下,得往回走,
瞧見對岸一縷絹絲瀑布,
這潭碧綠,不禁幻想著練功之人的秘密水潭,
如果有飛簷輕功,一躍入池,該是何等享受,哈哈!想想就好...
這一瀉而下的清涼,水柱落地,仍如此清澈
走著走著,終於找到了燕子口布洛灣步道,先前問了許久,想找一段下坡路段,結果,
哈!還是遇上上坡路段,正好運動運動,還好沿途綠樹遮蔭,
下次,可以考慮在布洛灣下,先逛逛布洛灣,在走下坡路段,接公路上行到燕子口步道,
只是不曉得回程的車次時刻,
走吧!繼續往前探探吧,
沿途生物豐富
孩子們總是找到不同的驚喜,
終於到達布洛灣管理中心,
十幾年前曾經到訪,當時布洛灣仍是剛規劃的無名景點,
公家管理的住宿小木屋,雖然儉樸,卻很有原住民風味,重點是價錢平實,
騎著摩托車上山的學生,難忘第二天清晨在山谷鳥鳴中醒來的美麗回憶,
那份山谷裡,清晨的寧靜與感動,至今仍無法忘懷。
孩子們看到了紀念印章和拓印,開心的忙碌了起來,
到展示中心,正好遇見太魯閣族的奶奶在現場織布,
腰間綁著織布機,雙腳還得頂住,這姿勢真是辛苦,
老友和奶奶使用著他們的太魯閣語對話了起來,南投和花蓮相通的語言,感覺好親切
奶奶看見這群孩子圍繞,顯得很開心,還問兩姊妹是不是原住民,
太陽烈焰,但是只要在樹下,就是舒服的涼風,
妹妹最近眼力超好,總能發現草地裡「原住民」
看了兩部多媒體介紹的影片,更瞭解這太魯閣峽谷的獨特,也終於問到了下山的搭車資訊,
在路旁等車的孩子,不得閒的又玩起來了。真是體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