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路走七回」,說著中山北路在老台北人心中的特殊性,
喜歡中山北路的綠蔭,楓香隨著季節變換不同彩裝,
繞著小徑,偶而撞見一家令人眼睛一亮的小店,
店小,卻有特色,
二條通.綠島小夜曲就是這樣撞見的,
這間咖啡屋在中山北路33巷一號,
訴說了有關老建築新生命的故事,
這條巷子在日據時代稱為「二條通」,這屋子原是日本攝影師佐佐木八二郎興建的,
到了國民政府時代,成為警軍宿舍,
是老屋子的緣分吧!
這屋子後來被設計林田山的鍾永男建築師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取得了產權,
幾經評估後,決定留下原有的日式建築風格,再加以整修,
整修老房子,比打掉重建需要更費心思,
但留下了,這房子就彷彿是台北近代史的見證
走進巷子,一眼就瞧見這棵挺立門前的綠樹,
老屋、綠樹、咖啡
譜出綠島小夜曲獨特的氣味
喜歡這小巷子裡的驚喜
屋子二樓改建為辦公室,一樓公共空間作為咖啡館,提供藝文交流的場域
屋內搭配了木板的溫暖
一進門,就聽見陣陣鳥鳴,婉轉動聽,
尋聲探訪,終於瞧見躲在綠葉後方的黃鳥兒
menu就裝在可愛透明的玻璃罐裡
點了一杯冰羅馬,
帶著檸檬香的咖啡,
有點酸,有點回甘,非常豐富的口感,對咖啡全新的想像
再點一盤可頌三明治,
在屋內隨意逛逛,發現這本有意思的雜誌--simple rippler簡單.圈
一看就愛上這份雜誌,
相信每一個你我及周遭事物,「都像一陣陣微小卻清楚的漣漪,蕩漾成一片有生命力的湖泊,
到映出屬於這塊土地,實實在在的美好生活。」
這是今天的另一個驚喜--
喜歡這個LOGO,簡單圈,
我閱讀到的創刊號,介紹了盧廣仲,介紹了前一陣子在中山捷運公園,
在磨菇店門口舉辦的迷你音樂會,創造了簡單動人片刻
有興趣的可以上網瞭解
屋後是老式長條屋子總會留下的天井,以增加屋內的採光,
最後頭有一間小包廂的會議室
陽光從天井灑下,微微透著屋後的斷壁,
流露著房子的歷史感
從天井往上瞧見二樓一盞昏黃的大燈籠,
樓上穿梭著工作的身影,
閱讀著帶來的奇想之年/遠流出版
一邊讀,一邊落淚,
觸動難以掩藏的失親之痛,
在每一個平凡無奇的時刻,沒有人能夠預知下一刻發生的事
讀累了,
放下書本走走,
這兒處處是巧思,
連廁所前這性別標誌,都很有味道,
喜歡觀察這些小標誌,常會發現店家的創意
每一隅,都是一份細膩的安排
推開簾子,
拾梯而上,彷彿走進時光隧道,
牆上一盞燈,
罌粟花,紅豔的為古牆增添幾分色彩,
好喜歡這整片牆,
巧妙的設計成書牆,不但充分利用空間,
樓梯成為上樓及拿書兩用梯,讓拿書成為簡單的事
樓上仍保留著當年的樑柱,
這木格子搭著屋頂的樑柱,
譜著縱橫的線條樂章
二樓是辦公室,
那頭落地木格窗,
推開,走出,
就是都市裡難得的一方靜思天地
老房子的改建故事,可上網二條通.綠島小夜曲,進一步閱讀,
在這裡,
看見老房子新生的可能 ,
只要願意,
慢慢的,品味,
那屬於城市裡的記憶,是喚起共同情感的來源,
懷舊與創新,
都市更新,在台灣,
應該可以不只是拆建大樓,
相信有條件做的更細膩,更不一樣,
讓老社區注入新靈魂,
在小巷裡,一個轉身,就是下一個驚喜。
用心體會,old、new
我們可以一起創造屬於庶民生活的創意,
一同展現出天下雜誌 433期 2009/10新西城故事專輯
所提到的精神:「獨立,自在,生活感,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