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走進古意盎然的紅樓,為自己充電,


充足能量,再出發,


兩天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人--一位是長年耕耘兒童劇團的徐婉瑩


她談肢體夢想家--從瞭解身體出發,


另一位是荒野俠客--李偉文,談自然教育...


非常喜歡他們,非常期待這樣的充電,


一早走進這座歷史悠久的紅樓,外頭520鬧烘烘,這兒依舊寧靜,




穿梭在迴廊中,喜歡拱門這樣的圓弧線條,


走進教室,看樣子我最早到,索性在教室外的園子裡看樹、看天、吹風,


今天的風很大,很涼,讓愛吹風的我,大大的滿足。


脫下鞋子,盤坐石椅,有時仰望透過樹影的天空,有時聆聽天籟,


對照在另一頭教室裡,黑板上寫著時刻表和科目,看來似乎正在埋頭考試的高中生,


我似乎太....悠閒的太令人嫉妒了!---會不會被群毆啊?哈!


不知道,高中十八年華的生命,不正是該把時間


花在這樣的與生命對話,與大地交流的「風花雪月」嗎?


我們才能有下一個李白或杜甫啊!


不過,這樣的悠哉,對他們好像是奢求,什麼時候孩子們才可以多一些這樣的留白時空呢?


 



隨風飄來了一粒小種子,看來好像是黑板樹的種子吧,


造物者真神奇,這樣毛茸茸的小球,就可以輕易的帶著種子飛翔,


到另一個遙遠的空間,繼續延續物種的生命!


風吹,種子再度起飛--



走進充滿古意的教室,窗櫺特殊的造型,引人懷思


更重要是這樣寬廣的地板,我的最愛。


真好,就是要這樣空無一物的大地板,完全沒有阻礙物,肢體在這兒才有足夠的伸展空間啊!


可惜,這對寸土寸金的台灣,對許多人來講,是奢侈的想望。


年輕的我,一看到這地板,絕對會立刻來個大車輪側翻


現在,安分些,但仍難掩我的興奮,


倚窗,盤坐,


微風,吹拂,


我心,飛矣!



終於看見徐老師了,活潑有趣,表情、聲音、肢體都豐富的她,


總輕易的帶著團體裡的大夥-「破冰」


幾個簡單的活動,即使是我們這些拘謹的「老人家」,


也都紛紛卸下嚴肅的面具,打開心中的小孩,


開心的和伙伴們玩著



簡單的幾個活動,對於玩肢體的我,雖然,大多玩過,


但是我們一樣玩得很high


常覺得,厲害的人,就是再平凡再簡單的活動,


只要她一上場,就是好玩,因為她自己也很享受在這玩樂中,


這份快樂,將感染大家



分享幾個簡單的活動,


暖身:所有肢體或運動,暖身都是重要的,在瑜珈裡,更是強調,


暖身,讓自己敏覺身體當下的狀況,讓身體準備這天需要的能量--身體與心靈,


別看小小暖身,是一切身體活動最重要的事!


徐老師也帶了幾個簡單的暖身,而走路,更是肢體劇場活動中,最常見的暖場遊戲,


在不同節奏的走路中,再加上指令,手腳或身體的各部位和夥伴相連,


結果看見全場各種奇形怪狀的姿勢全出籠,每個人想盡辦法發揮身體的極限,


自然而然的組合出各種有趣的造型,妙哉!


 


一、紅綠燈,亙古流傳,永不退流行的童年遊戲,


加上幾個簡單的指令--快、慢、停


快-的時候像快速放映,動做加快,


慢的時候,則一切進入慢動作,


停的時候,所有一切時空暫時凝結,


簡單的指令,就能更充滿變化,更減少年齡體力上的因素,多些思考觀察敏捷的應變喔!


而這更是觀察孩子、觀察人性的好遊戲,人性此時,難以遁形。


事實上入班觀察多放入些肢體活動,更能直接觀察到人的個性,


畢竟在緊張的遊戲競賽中,誰還有辦法掩飾自己呢?!哈哈!


 


 


二、鏡子遊戲,在領導與被領導間,彼此交流,替對方著想,


讓兩個人可以一模一樣的完成鏡子的活動,


人際互動與敏感在其中一覽無遺


 


三、聽音樂畫畫,在進行分組編劇排演,


別小看我們,年紀大,短短幾分鐘,也能快速的想出一段有趣的劇情


呼應音樂,大夥上場,雖未粉墨,但也是開心盡興,佩服我們自己的創意喔!


這樣一個激烈的上午,大夥也都流汗了,身體的聲音聽見了嗎?


 


就像老師說的肢體怎麼可以只坐著聽講,


當然要下場玩過一遭,玩了自然明瞭,


戲劇的英文-play,不正也是玩嗎?


在玩耍中,在開心的情緒中,孩子學習的心也正敞開!





第二天是李偉文的演講,對他,透過荒野或文字,似乎已認識許久,


今天有機會一睹廬山真面目,不亦快哉!


一進教室,看見一身卡其制服,身材消瘦,背著一個墨綠色書包的背影,


儼然就是一個高中生,待回身,有著赤子般笑容的講者,他竟然就是李偉文,


聽著他,談著自然的熱情,談著對教育的關懷與反思,


許多深刻的思考與對話,在會場中流動,來不及記錄下太多文字,


一個個情感的衝擊與感動,卻已深深銘印。


 


愛看雲的他,強調著在大自然中長大的孩子,與天地同睡,才是培養最好人才的秘密。


讓孩子去體驗,在情境中學習,當孩子準備好了,老師就出現了!


一如要教會孩子造船,最重要的不是技術或知識,


而是呼喚他心中對大海的渴望


 


喜歡他最後談到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公益與合作,願意與人分享,與人合作,


反而更能在這競爭的時代生存。他談著童軍服務精神對自己的影響,


投身荒野,他更清楚認知到環境議題,不是個人好就好,


組織了荒野,開辦炫蜂親子團,勾起一串串人與資源,共同為下一代的美麗台灣努力。


為後代子孫留下永恆的「福爾摩沙」是喜愛這片土地的人共同的心聲。


 


面對著忙碌準備出三本書,接不完的演講,忙著與人分享,忙著呼喚人們與大地的情感的他,


忙碌是必然,但是,他依舊,帶著孩子般笑容的,看不見倦容,他那笑容是今天最深的記憶。


幸運的從他手中接下--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紀錄著他從牙醫走入荒野的行腳心情,


似乎也是他和荒野伙伴的親密對話,記載著他的荒野大夢。


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多鮮明的圖像啊,科技文明與自然的賽跑,不也是如此意象嗎?


更認識他:李偉文的部落格


想瞭解荒野:荒野網站


再推薦他最近的好書--教養可以這麼浪漫/李偉文/野人出版2008剛出爐的好書喔,


寫著他和家中一對雙胞胎的爸爸經,溫馨動人,值得細細品讀




結束時,校門口,有新書快遞,本想順便買本書,瞭解後才知道是圖書館的推廣活動


特地把新書搬到人潮最旺盛的前門,方便大家借書,真是用心的創意!


山不轉路轉,人不來,我出閣!教育似乎得有這樣的轉化能力,才能更發揮影響力!




結束後依舊喜歡到對面走走,樹蔭下,水池旁,就是豔陽夏日避暑的好所在




自然,大地之母,總是默默的提供一切,人類所需做的只是少些貪婪,與萬物共享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chen鹽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